首页 > 汽车

网约车大战又起 但离共享出行正越来越远

时间:2019-08-16 11:05: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rong
 

  T3出行日前在南京上线。这是一个来势汹汹的对手,出资方包括东风、一汽、长安三大汽车制造商,以及苏宁、腾讯、阿里巴巴三个互联网巨头,总投资额97.6亿元。据南京当地媒体报道,T3出行上线以后打响了首单0元出行的价格战,这立即激起了其他网约车运营商的不满,呼吁当地主管部门介入。截至8月12日,下载安装T3出行APP后,注册用户仍会获赠20元代金券。据报道,T3出行给出了“基础+提成+奖励+补贴”的薪资体系,并承诺提供五险福利,有其他平台的驾驶员一口气就跳了四五百人到T3出行。

  T3出行横空出世 但“价格战”不会长久?

  网约车市场平静的日子似乎总是不会长久。滴滴与快的、UBER中国合并后,本以为一家独大的局面将持续下去,但无论是细分领域的曹操出行、嘀嗒拼车,还是同为后起巨头的美团、携程等,都时刻觊觎着这块规模巨大的市场。

  前两年,美团与滴滴掀起了一轮网约车大战,仍然是从价格维度切入,在多个城市开打,但受制于政策监管及支出过大,这轮价格战很快偃旗息鼓。

  如今,拥有AT两大互联网巨头、东风、一汽、长安等传统车企再加上苏宁,T3出行能够真正挑战滴滴的霸主地位么?

  虽然T3出行一出来就开始打价格战,而且有可能短期内在其他城市复制,但不可能形成长期化状态。

  在现有政策管理体系下,有关部门对于网约车价格战的管理口径更加严格,由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侵害乘客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

  当然,针对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网约车平台依然可以采取间接补贴方式来吸引用户,比如代金券、积分换取优惠券等,但无论如何,一旦价格战长期进行,竞争对手是可以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从而遏制这一行为的。

  强化服务端供应 综合资源争夺战才是根本

  所以,对于新兴网约车平台而言,强化服务端供应链整合,对现有网约车老大滴滴形成综合资源争夺战才是根本。

  无论是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还是各地相继出台的地方性细化管理规定,都在强化网约车在车型、人员资质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由此而来的后果,就是网约车平台之间首先比拼的是合规车辆、司机规模。

  从T3出行的背景来看,获得足够的合规车辆不是难题,AT、苏宁的财力加上三大车企的车辆供应,完全能够应对这一硬件需求。

  难点在于对合规司机的争夺,以及对这一群体的数量拓展。目前,网约车市场从业者包括部分合规司机,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为数不少的所谓兼职司机,他们因种种因素,如户籍、资质考核不过关或者本身有正职工作,无法成为合规司机,从而游走于相关监管边缘,也容易被查处。

  T3出行要想从滴滴手中夺去更多的司机资源,对司机采取补贴是第一步,同时,还可以从司机购买或者租用合规车辆入手,通过补贴,低息贷款等方式解决司机对车辆购置成本负担过重的问题,从而帮助更多司机达到监管标准。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有优势,其互联网金融资源足以支撑。相比之下,滴滴无论是相应资金及资金运营能力都有明显差距。

  从中可以看出,争夺合规司机、拓展合规车辆,帮助更多之前无法正规化的司机“转正”,是T3出行能够对滴滴形成综合资源争夺战的最有效利器。

  网约车竞争依旧激烈 但距离“共享出行”初衷渐远

  无论如何,网约车竞争依旧激烈,不断有新的巨头加入,可见这一市场的前景被各方看好。

  但网约车的现有形态距离“共享出行”初衷正渐远,随着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也即用户支付费用(其费用标准在高峰期很多时候比普通出租车还高),获得司机(往往是全职司机居多)的出行服务。

  其实,哪怕是顺风车,依然无法避免其逐步商业化所带来的悖论——顺风车本应是车主因顺路,而向他人提供共同搭乘便利的帮助,从中收取一定的成本费。但是,由于顺风车的规模化运营,也就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用户对于安全性、便捷性的诉求提高,而顺风车司机承担这些义务,也就需要有对应的激励机制,也即用户用更高的费用来换取增值服务,这就让顺风车事实上变成了商业契约关系,不如此则无法让交易顺利完成,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共享”意味。

  或许,这也是网约车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约车本质上还是市场出行资源集约化,从而不断扩大服务,提升效率,达到用户的需求标准。这就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市场规律——相对高费用换取对等高质量服务,如专车业务,相对较低费用则必须忍受更多的等待时间、相比档次低一些的车辆甚至司机服务,否则这一模式无法长久维持。

  因此,我们当然可以期待T3出行以及未来更多新巨头的加入,可以推动网约车市场的竞争,但不能幻想网约车重归当年几乎“免费的午餐”形态,也必须承认,“共享出行”的初衷虽然美好,但在现实运行中,它不可能成为网约车主流,甚至会逐渐退场。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网站首页 版权声明 广告发行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关于我们

新闻热线:010-89537282 84772563 84772559网站纠错QQ:2560023661网络纠错:010-89537282

版权所有(C) 2005-2016 法人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ICP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24101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

Copyright 2016 www.fare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