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要求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分类施策推动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降低偏高的门票价格水平,推行收支信息公开。从降低旅游者全程费用的角度,加强对景区内垄断性较强的交通车、缆车、游船等服务价格监管等。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景区门票降价。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了9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政策举措,其中第一项就是推出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
众所周知,近年来景区门票价格“逢节必涨”“旺季涨价”等问题广受诟病,景区过度依赖门票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转型已迫在眉睫。景区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合理收取门票维持运营,游客支付一定费用属于正当,但门票价格过高,甚至把门票视为“提款机”,这就使“门票经济”变了味。
当前,旅游业发展迅猛,如果不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而仅是一味涨价,游客只好“用脚投票”。把眼睛只盯在门票上,是发展旅游的短视,更会伤及整个旅游业。“门票经济”不符合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已成共识。如果单纯依赖“门票经济”,势必把旅游逼进死胡同,也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事实证明,“门票经济”不符合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景区大多靠门票收入的状况必须改变,这也是国家不断加大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根本原因。“门票经济”非长久,摆脱靠门票盈利的短视思维,才是旅游业健康长久发展的正途。门票经济是算小账,谁观念转变得越早,谁就将抓住时机,在顺利转型后胜出。
我国旅游业已处在一个转型的十字路口,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显得刻不容缓。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如果再依赖短视的“门票经济”,显然不是与时俱进之举。可见,摆脱“门票经济”是旅游业必须迈过的坎,而迈过这道坎,旅游业才能迎来更明媚的春天。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新闻热线:010-89537282 84772563 84772559网站纠错QQ:2560023661网络纠错:010-89537282
版权所有(C) 2005-2016 法人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ICP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24101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
Copyright 2016 www.fare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