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院团演大戏,明星爱上话剧跨界,外国导演受青睐
话剧舞台:角色转换进行时
本报记者 牛春梅
岁末年初,北京的话剧舞台正是热闹的时候。天桥艺术中心,一票难求的《牛天赐》正在上演,郭麒麟表现抢眼;中间剧场在上演中英联合制作的《弗兰肯斯坦》,令人大开眼界;首都剧场,年轻一辈担纲《天下第一楼》;鼓楼西剧场,青年导演王子川的《雅各比与雷弹头》依然抢手……从这些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民营团队凸显力量,影视明星切换到舞台,年轻人扛起传承大旗,外国导演参与国内话剧创作,各种角色转换不亦乐乎。这也是2019年戏剧舞台最好的写照。
成长
民营力量开始成为主角
以往话剧市场中,国营院团是主流,也是高水准的代名词,民营院团和企业主要活跃在小剧场,或小打小闹做一些商业演出。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改变,当年的小兄弟渐渐长大,开始在话剧舞台上成为无法忽视的主角。
仅仅从制作水准上分辨国有还是民营,如今难免贻笑大方。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制作水准已直逼国有院团,甚至推出了不少好作品。继成功推出大剧场作品《一句顶一万句》后,偏居胡同一隅的鼓楼西剧场今年又推出了大剧场版《枕头人》。
从小剧场到大剧场,这也是近年来许多剧场的一个养成模式。前不久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明星版《奋不顾身的爱情》,就是在小剧场里用6年演出了2500多场,无论是作品的品质还是目标受众都有了一定积累后才推出了大剧场版本。据了解,该剧还将改编成为电影。
民营企业还纷纷“晒肌肉”,承担起比以往更大的社会责任。前不久,行业翘楚央华文化与保利合作组织了“世界好戏·中国观众”论道周,从戏剧创作、戏剧制作、剧场功能、全民戏剧教育、戏剧孵化、国际合作等多个层面,与代表国际戏剧先进力量的欧洲大咖嘉宾们进行深度对谈。他们还举办了青年戏剧创作人才孵化工程,入选作品和青年创作者将得到扶持。
位居西四环和西五环之间的中间剧场,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在戏剧舞台上的作用日益重要。今年,他们举办了第二届“科技艺术节”,不仅有应邀而来的剧目,也有自己制作的具有探索性的剧目,表达对当下社会的观察和责任,比如正在上演的《弗兰肯斯坦》。
此外,《安魂曲》《浮士德》等剧也都是民营力量主导的大作品,其制作水准不仅比肩或超越国有院团,甚至对国内戏剧创作起到了引导作用。
跨界
明星越来越爱上剧场舞台
从年初王学圻的《爸爸的床》、赵薇的《求证》、陈妍希的《大话西游》,年中蒋雯丽的《庞氏骗局》、倪妮的《洞洞幺捌》、周涛的《情书》、李幼斌的《老式喜剧》,倪大红、孙莉的《安魂曲》,胡可、沙溢的《革命家庭》,葛优、万茜的《默默》,江珊、郑云龙的《德龄与慈禧》,再到年底的《牛天赐》、《弗兰肯斯坦》……今年明星们似乎更爱话剧舞台,粗略统计就有近二十部。
话剧演出,前有漫长的排练,后有长时间的演出,对于薪酬按小时计算的明星算不上好工作,却为何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参与进来呢?影视行业的寒冬期大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影视机会少了,话剧舞台既能锻炼演技,又能树立好口碑,何乐而不为?
话剧演出不能喊停,台下有真实的观众,演得好有掌声,演不好就退场,对影视演员其实是很大的考验。赵薇在演话剧《求证》时,就曾表示“我做这件事很大的动力就是,不知道自己演话剧会怎样,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所以我不怕出丑”。
当然,也不乏借戏剧舞台来“镀金”的明星,一些重磅话剧排演时,常会有明星主动表示想要出演,似乎演了戏剧就能证明自己演技比较好。其实这个“金”没那么好镀,就连老戏骨王学圻在演《爸爸的床》时都直喊,“台词非常难记,而且表演时演员同在一个舞台上,却没有直接的空间交集,对着空气在说话还得让观众看明白,考验挺大的。”
与明星热衷登台相对的是,许多话剧明星今年在影视剧中却大放光芒。热播剧《小欢喜》里的小陶虹,《都挺好》里的倪大红、郭京飞,电影《中国机长》里的袁泉……在很多演员没戏演的时候,这些话剧舞台上摔打出来的明星却炙手可热。话剧舞台对演员的好处,可以说是肉眼可见,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有更多明星参与进来。
开放
外国导演参与国内戏剧创作
如果说以往国内观众了解国外戏剧发展水准,更多是通过大量的引进剧目,如今则可以了解得更直接,越来越多的外国导演正参与到国内戏剧创作中,并影响着国内戏剧创作。
2017年,乌镇戏剧节上一部《叶甫盖尼·奥涅金》让中国观众为导演图米纳斯疯狂,2019年5月该剧再度来华演出依然是一票难求的盛况。因此,当中文版《浮士德》宣布将有图米纳斯带领中国演员来诠释这部世界戏剧经典之作时,戏剧圈可以说是“炸”了。
话剧《浮士德》的制作人雷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请国外导演来排戏的意义要大过仅仅引进国外好戏,引进剧目承担更多的是提高审美的功能,而国外导演来做戏能让你真切感受到尊重剧场艺术该有的态度。中间剧场制作《弗兰肯斯坦》也邀请了英国导演丹尼尔·德曼执导,演员吴昊宸在合作中就有许多新鲜的体验,“中国导演在排练厅里喜欢聊,喜欢教演员演,但丹尼尔在剧场里很少和你坐着聊,他会先带演员进行大量的训练,这些训练看似和排练没关系,但在后期的排练中你会发现原来都是有用的,这也考验演员用不用心,走不走脑子。”
不过,毕竟是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需要克服的难关还有很多,有了“大神”参与也并非就万事大吉。今年的中文版《安魂曲》和《浮士德》都引发了对导演的怀疑。前者是因为观众对汉诺赫·列文本人编导的版本非常熟悉,一直奉为神作,而此次中文版由年轻导演雅伊尔·舍曼执导,并以中文演出,最后效果被认为不如原作。不过,演员黄磊认为,拿年轻的雅伊尔和列文做比较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浮士德》演出后,也有人认为不如想象中惊艳。
一方面是语言隔阂让彼此的沟通打了折扣,另一方面话剧创作是团队合作,不同理念的磨合也需要时日。但这种开放仍然是必须的,中国话剧的发展需要新鲜的刺激和新理念的输入。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新闻热线:010-89537282 84772563 84772559网站纠错QQ:2560023661网络纠错:010-89537282
版权所有(C) 2005-2016 法人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ICP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24101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
Copyright 2016 www.fare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