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兼具热度与争议的律政剧闯入观众视野。《精英律师》讲述了以罗槟(靳东饰)、戴曦(蓝盈莹饰)、何赛(田雨饰)为首的法律从业者,为守护公平正义而奋斗的故事,播出首日双台收视率均轻松破1,且连续一周占领收视榜前三名的位置。虽然在播出初期,曾有专业人士对其某些台词与细节提出质疑,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该剧对于社会现实的观照与对律师群体的正向认可,都备受观众肯定。
投射社会现状
具备人文关怀与现实意义
从创作角度来讲,律政题材是一个素材宝库,强烈的戏剧冲突使《精英律师》具备天然的可看性,在此之上,它更具备扎根于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比如,在栗娜与父亲的关系中,一个未尽养育之责只会带来伤害的父亲,却在年老时要求女儿承担赡养义务,这种生而不养的父母该不该被子女赡养;戴曦和麦飞分手,让很多面临同样境况的女生,思考爱情与事业的两全性;戴曦为几面之缘的外卖小哥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创业女性遇到投资人的侵犯,面临这种职场“潜规则”应该如何正确保护自己……这些情节的设置都是在提醒观众,只有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诸如此类的剧情还有很多,这是《精英律师》拥有的现实意义,将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存在争议的案件置于大众眼前,用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用法律知识合理解决,再用人文的关怀引发思考,以剧情观照社会现状,并为大众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参考,以上种种,都是一部律政剧应具备的优秀素质。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戴曦能够随时随地、一字不差地背法律条文,罗槟作为律所“普通合伙人”却拥有视野开阔的办公室,没有学历的戴曦被顶级律所聘用……《精英律师》的一些情节被专业人士质疑,但同时也有观众和法律人士予以不同方面的解读:断章取义和舍本逐末的挑剔方式,在这部剧中并不适用,比如对罗槟咨询费过高的质疑,更是连剧情都没看完整的情况下产生的“错误解读”罢了。
首先我们要清楚,影视剧创作容许的“艺术失真”,一定是以剧情大方向没有偏离轨道为前提。从法律人士的专业视角来看,《精英律师》“剧中案例的选择、法律的分析、谈判的技巧,无不与真实的与律师工作深度融合”,由此来看,那些为了方便剧情推进与价值观传达而出现的略夸张的置景,显然“无伤大雅”。影视剧创作源于真实生活,但不可能1:1照搬现实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部作品的思维视野,这是当下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珍贵之处,有着对现实事件的用心呈现和正向引导,而不是只抓住一点细节反复质疑。
提升法律认知
律师群体的“去精英”化
平心而论,《精英律师》中的大量案例都很贴近百姓生活,正如靳东在采访中所言,“80%都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关注共鸣,普通人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学到一些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精英律师》通过这些日常案件的选择,通过其中法律人在案件中的处理和选择,传达着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做律师,因为我们热爱一些不能够用钱买到的东西,比如公正、是非和对错。”善律者不讼,真正的“精英”本就应该如此,剥离掉外界的物质与声名,回归公序良俗,做维护公平公正、服务大众的法律人。
其实在国内,不光影视剧题材很少涉及律师行业,观众对于这个职业的认知也存在偏差。直到这部剧中,观众才了解到原来律师并非都像美剧中的那样高深,打的官司也并非都是需要庭审的大案子,他们的工作也被“鸡毛蒜皮与家长里短”所充斥,实习律师更是需要多年的实践学习,他们也是十分贴近寻常人生活的群体,只是因为专业的法律学识,需要拥有更多的责任感与社会担当,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值得被称为“精英”。《精英律师》作为一部律政剧,不只展现了律师行业的正能量,更刷新了大众对于律师是“精英”群体的表面认知,提升观众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与了解、展现律师群体的风骨和职业操守,才是其终极目标。
艺术是艺术,生活是生活。一部影视剧,只要传达的价值观积极向上,表述的故事情节合情合理,适当的“容错率”也是允许存在的。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新闻热线:010-89537282 84772563 84772559网站纠错QQ:2560023661网络纠错:010-89537282
版权所有(C) 2005-2016 法人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ICP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24101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
Copyright 2016 www.fare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