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可以让哌哌坠地的婴儿长成古稀老人,也可以让一个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让人民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7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人的梦想如今已经实现。从平房到筒子楼、单元楼,再到高层住宅、花园洋房、高端别墅,从“居者有其屋”再到“住有所居”,再到“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租购同权”……从我国70年的人居变迁中可以看到,我国持续推动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打造并完善人民的安居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居住环境:从人均几平方米到多渠道保障
70年前的房子长什么样?在北京市民张爷爷的记忆里,好像只有低矮的平房,大都还是泥土夯成的土墙房,一家十几口人拥挤地居住在一起,“跟今天没法比,谁能想到现在会住上这么漂亮的大洋房!”张爷爷感慨地说道。
我国是人口大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方米,如今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30平方米;从早期的“简易公房”,到如今消费升级的“品质住宅”,持续推动的房地产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持久动力。
业内普遍认为,在改革过程中,我国逐渐确立了以商业按揭贷款辅以住房公积金的住房金融制度,招拍挂为主的土地供应制度,仍在改革当中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包括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多种类型住房保障体系,以及“租购并举”的住房供给体系。
尤其是,针对“底层有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全国不同城市各有特色。例如:厦门提出“租购并举”,提供保障性租赁房、公租房和保障性商品房三类保障房;广州“以租为主”,公租房是最主要的保障房品种;上海特色为“四位一体”,廉租房、共有产权房、公租房、征收安置住房四类保障房并行。
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一直以直接支持模式为主,政府是建设主体。根据2007年后的保障房供给量来看,属于“强保障”经济体。按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2015年中国住房与社区环境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2%,高于香港、新加坡,保障力度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以来,租赁制度进入加速完善期,政策从租赁用地供给、培育专业住房租赁企业、支持租赁融资、推进“租购同权”等方面发力,支持新市民基本住房需求。如上海“十三五”规划租赁房供应占比达44%,并推出纯租赁地块,增加租赁房供给的同时稳定土地市场。
房地产制度改革解决了8亿城镇人口的住房问题。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成为当前房地产政策的指引。2017,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新时代住房制度改革再次指明方向。
目前,政策已经出现诸多利好效应,从全国一盘棋到因城施策、从短期调控到长效机制建设。业内专家指出,未来,以“高收入靠市场、中等收入靠支持、低收入靠保障”为原则、以行政措施为主向综合措施转变,形成金融、土地、财税、住房保障、市场管理等一揽子政策工具,将是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的改革方向。
产业发展: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阶段
业界专家指出,新时代,新思路,新住房制度,旨在解决各层次人群的住房问题,维持平稳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据统计,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9.6%,住房自有率79.2%,经济发展水平从1998年房改时的人均GDP为6860元、经济总量世界第八,到2018年人均GDP为64521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作为影响经济较为活跃、重要的因素之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加在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同时,对宏观经济产生连锁反应,亦对相关产业构成需求,并带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在房地产制度不断推进的同时,房地产行业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8年以来,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创下新高,从1998年的4.0%增加至2017年的6.5%;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0%左右,2017年为17.4%。房地产还带动了众多上下游产业。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全部28个行业中,14个行业受房地产带动。
当前,房地产大建设阶段尾声渐近,行业发展转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阶段。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住宅存量267亿平方米,套户比达到1.07,住房短缺基本缓解。此前的2013年,全国商品住宅新开工出现峰值,此前的2011年土地购置面积也出现峰值。北京等5个城市率先迈入存量房市场。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在“房住不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理念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房地产业正在快速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房地产企业应顺应行业转型升级大势,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实现均衡稳健创新发展。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房地产行业百强企业积极进行规模化扩张,通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销售再创佳绩,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达87239.1亿元、6624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和32.0%,增长率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增幅21.0、30.7个百分点。从增速看,百强企业销售额、销售面积增速较上年分别增长1.1、10.7个百分点,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房地产行业规模增速放缓,各地限价、限购等政策频出,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房企“拿地便挣钱”的传统模式被颠覆,规模和利润持续上涨面临诸多挑战。同时,行业头部力量加速强化,房企间的竞争白热化日益突出。
业内认为,我国房地产行业在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后逐步趋稳,发展模式也由传统的粗放型开发逐步走向精细化产品打造。未来,企业需要通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着眼于“美好生活”建设,围绕客户需求,从文化、科技、健康等方面入手,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品质,以差异化的产品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最终目标:从居住场所到追求美好体验
伴随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整体迈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房地产行业从增量开发到存量经营的过程中,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不断颁布和落实“楼盘精装化”政策,住宅不再仅是人们的居住空间场所,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人民居住体验升级的需求空前高涨。
随着人工智能、5G智联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和智能建筑频频应用到房地产开发中,掀起了一股房企产品智能化发展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房地产百强企业当中,超过半数已经开始布局或者全面落地智能化住宅项目。
9月2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为城市面貌的改变,为生产要素市场的完善,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冯俊表示,以住宅为主要产品的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内在根本动力是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要;过去,房地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人民群众住房极度短缺问题;今后,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居住得更舒适、更幸福。
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方兴未艾,特别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新科技正在向房地产行业渗透。他认为,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科技赋能。“在城镇化快速运行下,房地产行业享受了高增长的能力,改革之初,我国城镇化率不足19%,人均住房面积不足7平方米,商品房市场一片空白。到去年底城镇化率接近了59%,人均的住房面积超过了40平方米,商品房的市场总量超过了15万亿元。”
“科技创新将成为房地产行业重要应用场景,从智能家居到智慧社区,再到智慧城市,甚至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都将成为重度应有平台。”张玉良表示,未来,房地产将与科技深度融合,房地产为科技提供应用场景,科技为房地产增加新的内涵和附加值,乃至于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智能互联网将是房地产的重要方向,是未来的大趋势。
相关阅读
新闻排行
热点图文
热门资讯
新闻热线:010-89537282 84772563 84772559网站纠错QQ:2560023661网络纠错:010-89537282
版权所有(C) 2005-2016 法人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ICP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9024101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
Copyright 2016 www.fare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日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